En

科技“软服务”锻造发展“硬实力”

2025-07-02 人工智能

对话人:

杜传忠 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闫 丽 本报评论员

科技服务,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在制造业向智向绿向新迈进的关键阶段,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道必答题。

闫丽:近日,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通创新与产业之间通道的关键制度安排。应如何理解科技服务业在制造向智造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杜传忠: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是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的新兴服务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优势。可以说,科技服务是一种“硬核”服务。有的科技初创企业在技术经理人的精准对接下,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周期从三年缩短至半年。围绕创新全链条,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效率,这是科技服务业的核心价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创新第一动力更强劲,这是长远意义。

闫丽: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一些金融机构创新模式,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从“流水线”到“定制化”,科技服务也能打开产业发展的无数想象。

杜传忠:是的。从发展脉络来看,科技服务业已经从早期的科技咨询、技术服务逐步演进为创新链与产业链间更高效的连接者。尤其是随着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科技服务业自身也在经历转型升级。“AI+科技服务”应用场景越来越普遍。有的科技服务公司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专利检索、知识产权挖掘等;有的地方出现“数字孪生孵化器”,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帮助创业者预测市场预期。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科技服务模式。就拿孵化器来说,传统的孵化器进入门槛高、孵化形式单一,而专业化孵化器在新技术、新模式的“加持”下,能促进更多先进成果在孵化器内转化。换句话说,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是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闫丽: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融合,离不开科创服务这只“手”推动。在创新链条中优化服务,增强科技服务供给的适配度,这是科技服务业为创新“引路”,也是对产业的赋能。

杜传忠:科技服务业并非简单的中介。从发展环节看,科技服务业围绕科技创新全过程、全链条提供全方位服务;从服务主体看,既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大门类,也覆盖细分领域和赛道。从科研的“供”到市场的“需”,科创服务发挥着“牵线搭桥”“精准服务”的关键作用。在天津,技术经理人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从成果挖掘、培育到孵化、推广,技术经理人全程陪跑,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产业与创新最终成就“良缘”,意义不仅在于帮助科技成果完成价值变现,更在于促进产业发展。这个过程中,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融出发展质效。

闫丽:科技服务业的价值,还在于塑造创新生态。不久前,天开华苑园发布科创服务体系,推出针对园内企业的专属服务,“让企业少操心、我们多思考”,致力于打造一个“比你更懂你”的科创服务体系。

杜传忠:好服务带来好环境。有个创新生态“热带雨林”法则:创新需要大企业、科研机构等“乔木层”,也需要中小企业、孵化器、金融机构等“灌木层”,还需要政策、市场等“土壤层”。一个现代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汲取土壤养分、滋养各类树木。天津经开区根据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一方面构建“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另一方面以科技伴飞计划为企业提供全员包保服务,为科技型企业绘制清晰成长路线图。建机制、搭平台、壮主体,一个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更加有活力、有潜能。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