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降调是理性的升级
近段时间,许多车友发现,在一众新能源车企的线上线下宣传物料中,此前有关“智驾”的描述,纷纷更名为“辅助驾驶”。如此更名有何深意?又将如何影响行业发展?
从直接原因看,4月中旬工信部举行了相关会议,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不能出现“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高阶智驾”等名词。在此要求下,不仅宣传物料改调,车企的营销话语也已悄然转向。由“智驾”向“智能辅助驾驶”的表述变化,虽是被动而为,但显然更契合实际情况。诚如车评人所言:这正是智能网联车自动驾驶走向正轨的第一步。
“智能驾驶”一度炙手可热,实则名不副实。据2014年发布的自动驾驶系统国际标准,等级设定从L0到L5,L3及以上方为有条件自动驾驶。于是,L3成了车企自动驾驶系统心照不宣的“天花板”,而在营销上大做文章,相继推出“升级版L2”“L2+”“L2.9”等表述,后来更干脆用“智驾”概括,极力渲染自家系统“理论上可以睡觉”,甚至在试驾中鼓励用户双手离开方向盘。彻底叫停这些天花乱坠、不负责任的说辞,客观告知技术的局限性与风险性,无疑是理性的回归,更是对底线的坚守。
宣传营销上的纠偏已经开始,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更急需重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司机在开启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后放飞自我,剪指甲、玩手机甚至睡大觉的情况时有发生,看得人胆战心惊。如何让更多驾驶员建立起对于辅助驾驶的正确认知,从而明晰技术边界、规范熟练使用、牢记禁用场景,真正把驾驶安全的方向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还需各方尽快拿出更有效的方案。
“智驾”降调,理性升级。监管的增强,社会的关注,为行业带来反思的契机:交通出行,终究是安全第一。守住这一根本再谈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北京日报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视频号
-
官方小程序
-
官方抖音号
-
邮箱
wic@wicongress.org
-
大会官网
www.wicongress.org.cn
-
400热线
400-019-0516
-
咨询热线
022-836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