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天津通过政策支持,助力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发展,建设制造强市。
9月27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作为全国首部省级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天津制造”变“天津智造”。
日前记者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
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命脉,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我国有色金属的特色是品种多、工艺复杂、环境恶劣,有色金属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极具挑战性。
“这款水下助推器,能让普通人体会到游泳世界冠军的速度。”展示着最新研发的白鲨水下助推器,天津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魏建仓说。
调研期间,记者真切地感受到,通过智能改造,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体系得以深度优化,达到了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构建智能制造体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产业短板。
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健全,市场空间巨大。在数字技术加速赋能的大趋势下,将数字经济融于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于推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数字经济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推动实体经济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未来3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下一步,要打造更多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的融合创新,持续降低中小企业用网门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说。
今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上半年,主要呈现出几大亮点。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韧性充分彰显。
电子元器件企业e络盟发布的物联网调研报告显示,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应用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这对于实现工业4.0至关重要。
不同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条件和时间不一样,特别是制造业与服务业有着明显差别。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津ICP备17008349号-3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098号 官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