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注册用户请先进行 注册
日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25年技术与创新报告——以包容性人工智能促进发展》,报告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呼吁各国要更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近期,中国创业公司Monica发布的全球首款通用Agent(自主智能体)产品Manus的问世,为AI领域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全球首款自主执行复杂任务的AI智能体”,它标志着人工智能体从实验室迈向真实应用场景的时代已经开启。这不仅是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也预示着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融入日常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AI+科研”模式的兴起,在提高科研效率、拓展研究边界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从海量天文数据的智能清洗,到蛋白质结构的秒级解析;从文献海洋的知识图谱构建,到药物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AI技术正以惊人的渗透力重塑科研全链条。那么,“AI+科研”要真正实现从“工具辅助”到“范式革命”的跨越,还要迈过几道坎?
当前,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展现出与发达国家相当的先发优势,但仍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造工艺水平相对落后、整机成本较高等问题,需从科技创新、场景牵引、产业组织和生态营造等方面综合施策,尽快打造竞争新优势。
英伟达公司年度开发者大会于3月17日至2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召开。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主题演讲中说,随着AI行业在模型训练上的整体需求放缓,再加上DeepSeek在模型推理上所作的创新,AI推理时代即将到来,当前AI正从“生成式AI”迈向“代理式AI”时代。
世界智能大会 WORLD INTELLIGENCE CONGRESS
津ICP备17008349号-3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098号 官方声明